名句誕生
弱操不能植,薄伎竟無依。
淺智終已矣,令名安可希。
擾擾從役倦,屑屑身事微。少壯輕年月,
遲暮惜光輝。一塗今未是,萬緒昨如非。
——《卷十三.何遜,贈諸遊舊》
讀懂名句
自己的素質柔弱,無所建樹;才能薄弱,
終無所依恃,因而不受重用;
智慧見識短淺,一生就這樣,
沒什麼成就,哪裡還能追求什麼美名呢?
奔波於紛擾的仕途令人困倦,
所作所為都是瑣碎、微不足道的事務。
少壯時候輕忽歲月,到年歲老大了,
才嘆息光陰的寶貴。當初步入仕途,
現在卻不覺得是對的;萬般愁緒,
深覺之前的種種作為好像都是錯的。
名句故事
何遜原在梁朝建安王蕭偉之下任事,
後來被舉薦給梁武帝蕭衍,有段時間深受寵幸,
但梁武帝曾說:
「何遜不遜」所以漸被疏遠。
這首詩有可能即作於被梁武帝疏遠時期,
是以詩中情緒低落,
因而寫詩〈贈諸遊舊〉送給往日交遊的朋友,
既寫自己懷才不遇,仕途無成,
也抒發自己懷舊思歸的情思。
此處所引為詩的前半段,
首六句是詩人的自謙之詞,
其中充滿否定的憤懣,
而從現在的「遲暮惜光輝」
之「惜」字引起此詩正主題——
後半段念舊懷鄉之語。
新說名句
少壯所以會輕年月,正因為自認為年輕,
還富於春秋,可以任性的輕擲歲月,
揮霍時間,絲毫不覺得人生短暫,
無法體會「光陰似箭催人老,日月如梭趲少年。」
殊不知「浮生恰似冰底水,日夜東流人不知」
(杜牧〈汴河阻凍》)。
人的一生就像表面結冰但底下未結凍的長河,
依然日夜不停的流逝,
完全不引人注意,不讓人知悉。
如果人真要等到遲暮之時才惜光輝,
恐為時晚矣,因此宋人朱熹的
〈偶成〉詩說:
「少年易老學難成,一寸光陰不可輕。
未覺池塘春草夢,階前梧葉已秋聲。」
年少時光很容易消逝,人一下子就變老了,
而學問卻不容易有所成就,
所以人要珍惜每一寸光陰。因為時光流逝得很快,
好比人還沉浸在池塘春草滋長的美好春光夢境裡,
不知不覺中發現,轉瞬已可聽到
屋前台階有被秋風
吹拂而下的梧桐落葉聲響起。
以上好文由朋友轉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