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中華傳統醫學認為補氣即能生血,
其實就是服用補氣藥
(如人參、黃耆)以增強身體細胞、
組織、器官的活力,強化造血的機能。
若以單純的補血食物來說,
所有紅色的食物都具有補血作用,
如:蘋果、紅蘿葡、枸杞子、
牛肉,均可多加食用。
另外,常保胃腸道的健康,
也是治療貧血症最重要的關鍵因素之一。
如何保持腸道健康呢?
建議每餐的飲食達七、八分飽即可,
隨時讓自己的胃保持微餓的狀態。
切忌飲食過飽,飲食過飽反而消化不良,
傷及胃腸,增加身體的負擔及能量的消耗。
胃腸損傷後,各類的營養物質反而不能吸收,
得不償失。還有吃飯時要專心,
心無旁驚,不可邊吃邊聊天、看書、
看電視等,並要求達到「充分咀嚼」,
讓唾液與食物成乳靡狀再吞下。
「充分咀嚼」這句話看似簡單,
卻是養生最重要的第一步。
過去道家養生最重視的就是津液,
不僅十分珍惜,
甚至主張讓津液充滿口腔以後,
再鼓漱後吞下,最具保健效果。
日本腸胃科名醫新谷弘實認,
為常吃有酵素的食物,
並「充分咀嚼」,飲食只「吃八分飽」,
才有益健康。沒有充分咀嚼的食物,
吃進肚子裡可能只有三成被身體吸收。
而吸收、消化不佳,與過渡攝取一樣,
腸內都會發生腐敗或異常發酵,
產生各種毒素。
圖文來源:大紀元時報7月25日副刊B4版
以上健康資訊由朋友轉寄
全站熱搜